9.2.5闻诊-听声音-胃肠异常声音
同学们好!下面我们来学习胃肠的异常声音。
(资料图片)
胃肠的异常声音,主要有呕吐、呃逆、嗳气和肠鸣4种声音。
(一)呕吐
首先我们来学习,呕吐的声音。
【含义】
呕吐,是指饮食物、痰涎从胃中上涌,由口吐出的症状。
其中,有物有声为呕吐;有物无声为吐;有声无物为干呕。
【病位】
呕吐的病变部位是在胃。
【病机】
任何寒热虚实的原因,只要引起胃的病变,都可能会引起胃气上逆,而出现呕吐。
因此,我们可以根据呕吐声音的强弱、吐势的缓急以及呕吐物等来判断病证的寒热虚实。
比如:
吐势徐缓,声音微弱,吐物比较清稀,通常见于虚寒证。它是由脾胃阳虚,脾失健运,胃失和降,胃气上逆所导致的。
吐势较猛,声音壮厉,吐出黏痰黄水,或者酸腐苦水,通常是属于实热证。它是由热伤胃津,胃失濡养,胃气上逆所导致的病症。
暴病的呕吐,通常属于实证。
久病的呕吐,通常属于虚证。
呕吐酸味食糜,多是因暴饮暴食,或过食肥甘厚味,饮食积滞于胃脘,胃气上逆所导致的病证。
共同进餐,都发生呕吐,多因食物中毒所致。
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为胃反,多见于脾胃阳虚证。
口干欲饮,水入即吐,称为水逆,因为饮邪停胃,胃气上逆所导致的病证。
(二)呃逆
第二种胃肠异常声音:呃逆。
【含义】
呃逆,是指胃气上逆,从咽喉发出的一种不自主的冲击声,声短气频,呃呃作响的一种症状。俗称打呃,或打嗝。
【病位】
呃逆的定位,同样也是在胃。
【病机】
任何寒热虚实的原因,只要引起胃的病变,都可以引起胃气上逆而出现,呃逆。
所以可以通过呃逆的声响,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。
比如:
呃声频频,高亢而短,声音有力,多为实证、热证。
呃声低沉,声弱无力,多为虚证和寒证。
新病呃逆,声音有力,多属于实证,通常是由于寒邪或热邪客于胃所导致的病证。
久病、重病,呃逆不止,声低气怯无力,多属于虚证,多为胃气衰败的危重证候。
但是我们也要注意,在生活中突发呃逆,呃声不高不低,无其他的病史或兼症,多因为饮食刺激,或偶感风寒引起的短暂呃逆,一般不作为病变状态。可以通过打喷嚏(取嚏),或者屏住呼吸(屏息),或者通过惊吓(大骇)等等方法来缓解。
(三)嗳气
第三种胃肠异常声音:嗳气。
【含义】
嗳气,是指胃中气体上出于咽喉而发出的声响,其声长而缓的症状。呃逆称为打嗝,嗳气呢,称为打饱嗝。
【呃逆和嗳气的区别】
呃逆和嗳气的主要区别是,
嗳气,是胃中之气上冲咽喉而出,而发出声音长而缓;
呃逆,是喉间气逆而发出的声短而频的声音。
【病位】
嗳气的病变部位,同样也是在胃。
【病机】
任何引起胃的病变都可以导致胃气上逆,可以引起嗳气。
所以通过听嗳气的声音,以及伴随症状,可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。
比如
嗳气酸腐,兼有脘腹胀满者,通常是宿食积滞引起的实证。
嗳气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,声响而频,嗳气后腹胀减轻,这是肝气犯胃的一种病症。这种嗳气,临床上常见于情绪紧张、焦虑、生活或工作压力大的病人。
嗳气低沉断续,无酸腐气味,兼见有纳呆少食者,是胃虚气逆的表现。
嗳气频作,无酸腐气味,同时兼有脘腹冷痛,见于外感寒邪客胃的实寒证,或胃阳亏虚的虚寒证。
需要注意的是:当吃饱饭以后,或喝了汽水之后,偶尔出现嗳气,没有其他的兼证,则不属于病变状态,不需要治疗。
(四)肠鸣音
第四种胃肠道声音,就是肠鸣音。
【含义】
肠鸣音,是指气体或液体,通过肠道时而产生的一种气过水声或沸泡音。
【意义】
正常情况下,肠鸣音声低弱而和缓,一般来讲大约每分钟4到5次。
肠鸣音增多,或稀少,都是不正常的。
1肠鸣增多
我们首先来看一看肠鸣增多。
肠鸣增多,是指肠鸣音每分钟超过10次以上。
如果肠鸣增多,伴有如囊裹水,辘辘有声者,称为振水声。若是饮水后出现,多属正常。若非饮水而常见此声,多为水饮停胃的表现。
如果肠鸣因饥饿寒冷而明显,称为饥肠辘辘。这种肠鸣,得温得食则减,饥饿寒冷则加重,为中气不足,胃肠虚寒的表现。
肠鸣音高亢而频急,脘腹痞满,大便泄泻,多为感受风寒湿邪,胃肠气机紊乱所致。
肠鸣腹痛,泻后痛安,伴胸胁满闷不舒者,为肝脾不调所致。
2肠鸣稀少
下面我们来看看肠鸣稀少。
肠鸣音稀少,是指肠鸣音每3到5分钟才有一次。
肠鸣音稀少,主要是肠道传导功能障碍,可因
湿热蕴结肠胃,肠道气机受阻;
或肝脾不调,气机郁滞,肠道腑气欠通;
或脾肺气虚,肠道虚弱,传导无力;
或阴寒凝滞,气机闭阻,肠道不通所致。
肠鸣音消失,腹胀满痛者,多属于胃肠气滞的重证,可见于肠痹或肠结等病。通常需要外科紧急处理。
以上是胃肠的异常声音,包括呕吐、呃逆、嗳气和肠鸣音等。其中呕吐、嗳气、呃逆均与胃气上逆有关,三个症状可以同时出现,也可以单独出现。一般来讲,
本节课就上到这。
各位同道,本人自学中医并取得了行医资格,其中走了很多弯路,这是暨南大学孙立老师讲的课程,我认为这个课程非常优秀,我整理制作,同道共修。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东方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